在子女的心中,父母的保存期會是多久?10年或20年?在孩子幼兒期應該就要好好把握,讓孩子知道可為與不可為,也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的底限在那裡,我想我最想要教導孩子的就是"堅持",因為持續做同一件事情,是需要非常大的耐力與決心,還有長久的時間,無論是孩子的訓練時間and父母陪伴接送的時,這些都是無形的投資,不然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氣餒不想學習,這時候如果父母心疼孩子,就不讓孩子繼續學習,我想損失更多的應該是孩子本身而不是別人,當孩子發生挫折的時候,父母應該在這個時候多加鼓勵孩子,讓孩子對自己有更多的自信心,衝破屬於自己的難關,不然家長則會常聽到這個我不會做,你來幫我做,若大人捨不得孩子受委曲,比孩子更快投降撒退,孩子的行為則容易退化為幼兒期,會認為自己什麼都不會,只要抱怨一句,父母就會出面幫忙解決,孩子也樂得輕鬆,或許大人認為這不過是一項才藝而已,這項不想學就學另一項,但有沒有想過孩子就是在這項學不好就學另一項就好,也不易找尋到屬於自己的成就感。
讓孩子學習才藝,究竟是滿足父母小時候未完成的夢想,還是滿足孩子想學習的心願,其實可以先從廣面的學習過程中,先挑選1.2項適合自己興趣的才藝做深度的學習,否則從小擁有眾多的才藝,卻挑不出自己喜愛的才藝,孩子只會從這項才藝又多加另一項才藝,只是掛名在自己的才藝群而已,例如看到別人學鋼琴的樣子很好看,自己也想要學鋼琴,一入門覺得很輕鬆,但一當深入學習之後,才發覺鋼琴也要進階測驗和比賽,每天要坐在鋼琴前練習,很累人,看到同學在柔道好像很好玩,馬上就捨棄鋼琴練柔道,但是柔道一深入的時候,就跟練鋼琴的狀況一樣,要加強練習比賽才能從白帶換成黑帶,就會想退縮,在這時候也是考驗父母的智慧的時候,要如何說服孩子懂得堅持的重要性,每當孩子在學習之初,都興緻勃勃的說一定可以將這項才藝學好,但看到孩子在才藝群中流留,其實也為他們心疼,看到父母對孩子的不捨,才讓孩子在這之間流連,忘了要教導孩子選擇與堅持的重要性,這應該列入父母必須教導孩子的第一堂課吧!